古廊橋欣賞
北澗橋在修建之初,就考慮到了與鄰近建筑的結合。這一點可以從橋與建筑的連接上看出:橋柱上預留了榫口與建筑相接。橋的造型如民風一般古樸,沿著結構的走勢呈“八”字形。橋面上四列方柱,上覆青瓦屋頂。兩端山花為歇山造型。橋的中間起重屋,也是歇山頂。斜脊起翹很高,因此顯得非常輕盈。結構部分用油紅漆木質擋雨板封口,以免風雨侵蝕。整個橋體結構合理,比例勻稱,灰瓦紅身,與青山碧水相輝映,就成了一幅風景畫了。
北澗橋周圍環境幽美,兩條溪水在橋邊匯合。溪水清澈見底,溪水上還有一條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橋,接以步。每當溪水上漲之時,小石橋就會淹沒于水下。沿著溪岸,一條小路將人引向橋頭和村子。兩株大樟樹立于橋頭。較粗的一株直徑有兩米多。這兩株樹都有上千年的樹齡了。大樹的虬根牢牢抓住橋基周圍的土石,保其經受了數百年風雨的侵蝕而無大礙。由遠處沿小路向北澗橋走來,兩株大樹茂密的樹冠就像老翁的須發輕輕撫掩著古橋及周圍古樸的民宅,若隱若現。橋頭的一條石板小街是整個村子的中間。一邊是廊橋,一邊是民居。廊橋山花的飛檐與民宅的屋檐犬牙相錯在小街之上,自然形成了風雨街道。橋頭及屋檐下很適宜地設置了一些石凳木椅,人們可隨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無事時便在橋頭休憩,談天說地,買賣交易。
- 上一個:麗水廊橋文化—慶元后坑橋
- 下一個:古廊橋欣賞